制造商持续承受着降低开发成本,加快上市进程的压力。与此同时,当今的业务环境要求产品开发具有敏捷性,能够快速响应消费者偏好变化,韧性化解业务突发状况。在产品和流程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下,满足这些要求是一项艰巨的挑战。阻碍制造商克服这一挑战的是设计、工程与制造系统彼此割裂的基础设施。割裂的系统给流程增加不必要的摩擦,并可能导致错误、返工和延迟。
为解决这些问题,制造商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开发流程,借助转型战略提高效率,而不是依靠回报转瞬即逝的小修小补。
更有前景的方法是将工程与制造与3DEXPERIENCE平台进行数字化连接,增强跨团队沟通与协作。共享的虚拟产品定义支持多学科工程,简化从工程到制造的整个流程。连接到该平台的每个利益相关方均可以访问虚拟产品定义,从而替代物料清单(BOM),成为唯一的数据来 源和主要的交流方式。通过支持对数据的随时随地访问,虚拟产品定义可节省开发时间、提高敏捷性,并最大限度减少业务中断。
借助3DEXPERIENCE平台,制造商能够更迅速地完成设计、产品发布和制造。加快上市进程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、更快获得收入,并形成市场竞争优势。
当今的复杂性让传统流程承压
BOM一直广泛应用于制造行业。它是制造商描述构成产品的组件清单的最常用方法。它向其他利益相关方传达制造商生产产品所需的物料。然而,这种方法起始于大规模生产机械产品的时代。在这个产品复杂,消费者偏好快速变化的时代,与使用传统的BOM流程相比,制造商必须行动更迅速、更敏捷。
在定义和传达产品信息方面,BOM仍然起着重要作用。然而,产品开发流程中往往存在领域之间的数字鸿沟。这种鸿沟不利于实时协作和闭环反馈,而这对于推动创新和保障设计变更时的质量至关重要。随着产品开发节奏加快且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,BOM不再是交流产品与制造信息的最高效途径。
单一数据源
BOM通常作为工程、制造、采购和企业其他部门的单一数据源。然而,这些部门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单独管理自己的一套BOM,而且不同于其他部门的BOM。通过手动更新让每个BOM与其他BOM保持一致的流程不仅费时,而且成本高、易出错。
工程BOM (EBOM)包含产品结构数据和针对每个组件的详细数据(包括几何结构规格在内)。此外,EBOM还包含指导采购、制造或购买的补充工程信息。工程部门将该信息与制造部门共享,反过来,制造部门据此创建属于自己的一套制造BOM (MBOM),可能为每个当地制造设施都建立一套,用来支持制造流程和制造规划。
大多数制造商用独立于EBOM的系统维护MBOM。这就需要系统集成和/或手动更新,才能保持两者同步。结果导致流程低效、出错概率显著增大。EBOM可用作开发流程尾声时特定产品配置的主记录。然而,它并不能在开发阶段促进工程师的设计协作。只有依靠机械、电子和软件等多学科之间的积极交互,才能开发出先进功能,从而成功实现产品开发。为此必须打破职能部门壁垒。为了解产品行为和用户体验,工程师必须全盘审视、验证和优化产品设计。
向虚拟产品定义演进发展
企业开始意识到,将BOM用作产品的主定义不再是最佳的运营方式。BOM无法支持复杂的系统导向型大规模定制产品所要求的动态设计水平。这些产品包括在分散系统中设计的机械、电气和软件组件。确保设计的完整CAD产品结构与单独的工程信息EBOM保持同步,并非一件易事。
通过为多学科协作提供虚拟产品定义,3DEXPERIENCE平台带来了一种更好的方式。从工程到制造流程,它贯穿整个流程提供准确、最新的产品表达。采用3DEXPERIENCE平台,行业领先企业可打造出更综合全面的虚拟产品建模方法。
一体化虚拟模型 助力实现完整产品定义的设计、验证与传达。动态的实时模型 取代技术文档,支持工程师开展仿真,进而优化产品行为。此外,它们还在设计最终冻结前验证各种体验,在开发阶段尽早满足不断提高的客户期望。这种建模方法更进一步,向企业提供拟定制造指令、确定详细检验内容、支持3D增强现实流程等所需的信息。
BOM仍将沿用
在向虚拟产品定义转型的过程中,BOM不会消失。BOM是成本核算、物料规划等下游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BOM不再被当作产品定义的主记录,而是由工程部门发布虚拟模型,供下游其他部门使用。本质上,BOM是虚拟产品定义的另一视图。
这是一种面向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功能视图,有助于丰富产品定义或管理工程信息。通过这种方法,BOM既能够向独特的流程和需求提供支持,也能够随设计 变更不断更新到最新状态。
数字化联网制造
确保制造部门能够以可行方式高效、安全地生产设计好的产品是至关重要的。为解决这个需求,可创建MBOM并将虚拟产品定义延伸到制造领域。制造工程师能够在MBOM中查看所分配的项目的状态,并在工程与制造间发生更新时对它们进行审核。通过查看是否有新添加的或删除的分类项,工程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工程变更对制造产生的影响。
这也意味着可以继续使用虚拟产品定义,在下游对生产和机器人编程做出修改。此外,如果变更难度过大或成本过高,制造部门难以解决,还会导致工程变更请求。无论是哪种情况,工程与制造之间的数字纽带都能提供风险缓解策略,避免在向市场投放新产品时出现中断。
加强工程与制造协作
从以BOM为中心的流程向虚拟产品定义转型,产品开发效率提高且错误减少。工程与制造之间的信息交流速度加快,从而加快产品的上市进程。此外,通用的产品定义以及企业级变更流程,避免了因多个BOM造成的摩擦。与此同时,在产品发布流程前,工程部门与制造部门能够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。这样就能加快产品的上市进程、降低开发成本、加速获得收入,并赢得明显的竞争优势。